找到相关内容17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

    叙师资傍正。然后述言教浅深。自然见达磨之心流至荷泽矣。  牛头宗者。从四祖下傍出。根本有慧融禅师者。道性高简。神慧聪利。先因多年穷究诸部般若之教。悟诸法本空.迷情妄执。后遇四祖。印其所解空理。然于空处显示不空妙性。故不俟久学而悟解洞明。四祖语曰。此法从上只委一人。吾付嘱弟子弘忍讫(即五祖也)。汝可别自建立。后遂于牛头山别建一宗。当第一祖。展转乃至六代(后第五祖师智威。有弟子马素。素有弟子道钦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147913.html
  • 神会与宗密

    罪业自然断除,功行自然增进。既了诸相非相,自然无修之修,烦恼尽时,生死即绝。生灭灭,寂照现前,应用无穷,名之为佛。(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二卷第二册,第432页)如果只从字面...灭,生灭自无,即不生灭。”(同上,第72页)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神会所立的觉照只是一种“假说”,是为消除妄念而设立的方便,最终也要被消解掉才能见性。在最终证悟的境界中,是没有觉照存在的。他说:...

    聂 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748905.html
  • 修持心要

    全身。”诸障具体除,顿证一心,与《涅盘经》所讲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,寂灭为乐”之理一致,即能亲见本来面目。  利根行者,直循此法,即可安自本心,但末世钝根行人,去圣目遥,魔盛障重,邪师说法...菩萨修证圆通之总诀,亦是我们背尘合觉的开始。  更进一步的修心,是舍生灭识心,离一切想念,以正智观察能闻之自性,追究能闻者是谁;远离闻之能所,不著空有。前解除所闻动境之系缚。《楞严说通》云:“前之亡所...

    满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049723.html
  • 涅槃之研究

      佛陀以觉悟者的经验,认为修证解脱是当务之急,说偈强调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,寂灭为乐。”垽   在四部《阿含经》中,佛陀的说法主要就是劝勉比丘,以修证涅槃...鼓励弟子观察世间及五蕴的无常相而修证解脱,以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。涅槃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圣婆伽梵歌》,经过《奥义书》至佛陀时代成为修证得不生不灭解脱的代名词,佛灭后部派佛教的纷争,一直到后起的中观学派及...

    释性仪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250193.html
  • 应重视对佛教“异化”问题的研究

    异化问题。  佛教的三法印和大乘一实相印实际上是一组高度哲学化、玄学化的概念,可作或深或浅、或积极或消极的多种诠解。《涅槃经》十四说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,寂灭为乐。”此名诸行无常偈,为总佛法...一种社会现象称为“异化”。在异化中,人丧失能动性,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,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。从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,在西方学者中间,异化问题从经济、政治领域扩展到道德、心理、病理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662933.html
  • 读六祖“法宝坛经”

     师开示学涅槃的计四人:一印宗,师为说佛性常无常义  。二尼无尽藏,师自说“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,  便为讲说,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”。三志道,师为说“诸行  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,寂灭为乐...地位的重要。禅宗自菩提达摩起,中经一二百年,  传到了惠能即以崭新的姿态出现。那个时期,大唐帝国文物  极盛,中国佛教也最发煌的时期,各宗派都建立。禅宗的  独往独来的风格和直下承当的教学法,都由惠能...

    乃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96427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学(2)

    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我于尔时闻半偈心生欢喜,四顾唯见罗刹。乃言:善哉大士若能说余半偈,吾终身为汝弟子。罗刹云:我今实饥,不能说。我即告曰:但汝说之,我当以身奉大士。罗刹于是说后半偈:生灭灭,寂灭为乐...,触由六入生;触本由何缘,因何而有触?如是思惟,触由六入生;六入本何缘,因何有六入?如是思惟,六入名色生;名色本何缘,因何有名色?如是思惟,名色从识生;识本由何缘,因何而有识?如是思惟,知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865228.html
  •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——由《心经》总持分学解

    皮球,念念不停留,如瀑布一样,还看无生灭,其实微细生灭不停,再照顾,生灭灭,寂灭现前,便能心空及第归,完全靠这个照字。  所以修行不用多,照见五蕴皆空,留意那个照字,照甚麽?照自己,自己就是五蕴,何人...境观心,眼自看,看自己,不是看人,看自己则知自己的过失,能够反醒,把自己的过失洗得乾乾净净,所以六祖云:「若真修道人,常自见过。」为什麽我们不能常自见过?皆因我们的眼不是自看,而是看人,看人又如何见到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665502.html
  • 祖师崇拜中的菩提达摩——以宋代禅学为中心

    死为乐也。今神仙方士,乃欲长生不死,正与老庄之说背而驰矣。佛家所谓“生灭灭,寂灭为乐”,乃老庄之本意。故老庄与佛,元不为二。   尽管正统禅师和侧重寻求心理平衡的士人,都反对把禅归结为长生术的一种...。   到契嵩时代,禅宗流行了二三个世纪,阕於菩提达摩到慧能的禅宗东土六祖说成公论。但是,关於禅宗在西土传承的神话仍有异议。天台宗僧人“颇执《付法藏传》以相发难,谓所传列二十四祖,至师子祖而已矣...

    魏道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479278.html
  • 佛教慈善对当代社会的作用

    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,寂灭为乐。”此时,佛陀教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一切事物。拥有平常心,就能自由地把握人生,摆脱生死和羁绊。   人成就再大,免不了人生“八苦”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求...时代,各地许多慈善会,慈善堂多创设于寺院,由僧众管理,有的由信徒“张善人”“李善人”出面筹资创建,这些无不反映了佛教与慈善事业的密切关系。   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是传播教义,践行佛法,引导信徒,...

    则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080805.html